央廣網北京12月25日消息據經濟之聲報道,12月24日,一年一度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京舉行,“農”再次成為社會經濟關注的焦點,推進農業現代化成為會議的重要內容之一和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在實現這一目標的實施過程中,一些創新性“互聯網+農業”項目應運而生,定位于中國農業問診平臺的“云種養”就是其中一個。
把專家裝進農民手機里
今年12月初上線的云種養,在“互聯網+農業”的探索中把握這一機遇,以農業技術咨詢服務作為切入點,鏈接全國農業專家與生產者。云種養app分為農戶端和專家端兩個版本,以即時通訊的方式幫助農戶解決種養難題。
云種養農戶端面向全國數以億計的農業從業者,提供基于農業問診為核心的各項農業科技服務。
當農戶遇到種養問題,通過手機在農戶端進行咨詢,咨詢內容可以發送文字描述,也可以更直觀的上傳圖片,云種養將問題推送給通過后臺系統匹配數據庫內的對應領域農技師/專家,專家端用戶即會收到提示,在2分鐘內為農戶進行解答,針對專家的建議農戶可以繼續交流,還可以對解答的專家進行評價。
專家端則將全國范圍的農業專家從實驗室、科研院所搬到了手機上,目前云種養的專家隊伍包括國家農業系統的專家,科研教學系統的教學和科研人員,農業企業領域的農技師,以及來自基層有大量實踐經驗的農資店老板、種養大戶等。
云種養將這些“高大上”和“接地氣”的各層級專家匯聚到一起,通過手機應用即時幫助農戶解決種養難題。
云種養農戶端(左)和專家端(右)界面
用科技創新踐行農業現代化
在傳統農業生產過程中,因為農業科技的推廣與運用的不足,生態環境惡化、農產品質量低劣、品牌化缺失、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等問題不斷暴露,要想實現綠色種養,讓農業獲得可持續發展,農業科技的創新推廣與運用迫在眉睫。
但農業科技又普遍存在市場經濟化缺失、體系不完善、理論與實際脫節等現象。而在農戶端,則存在獲取技術成本高、盲目咨詢、沒有咨詢意識等問題,嚴重阻礙了農民創收致富的步伐。
隨著智能手機和寬帶業務在農村的日益普及,通過手機上網發展生產、便利生活的同時,也讓農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生產成為可能。
云種養的推出正是順應了這樣的趨勢,通過農戶與專家間的互動,解決了農業種植養殖過程中農戶獲取技術服務難、找尋專家難的切實問題,彌補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的農業科技服務短板,同時也發揮了農業專家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指導價值,進而降低農戶對農業技術的獲取成本,建立多元化的良性農業生態。
云種養讓農業科技只隔一塊屏幕
據了解,云種養現階段提供的咨詢服務已經深入到產前、產中、產后的整個農業生產過程,涉及產前的品種選定、農業生產資料購買、農業規劃;產中的動物疫病防治、植物田間管理;產后的收獲、儲藏、加工、運輸和銷售指導、認證、品牌等。指導小農戶脫貧致富,引領大農戶綠色種養。
做好生產端服務的同時,未來云種養計劃還將在農產品標準分級、品牌化建設、可追溯體系、農產品貿易等下游環節發力,串起農業全產業鏈條。
“十三五”期間是我國農業現代化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從國家到地方將會陸續出臺多項惠農政策措施,鼓勵農業科技創新,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2016年作為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云種養通過農業科技應用的創新模式,讓曾經遙遠的農業科技與農民只隔一塊手機屏幕,為培養農民信息化能力提供了便捷的工具。